新華社昆明3月15日電 題:一所小學的“三點半”突圍
新華社記者 岳冉冉
李尚宸的媽媽終于可以“光明正大”接兒子了。下午5點20分,母子倆到校門口旁的燒餅店包圓了最后的生煎包,手牽手回家。
這是昆明市盤龍小學嘗試解決“三點半難題”的第二個學期。變化正跳動在與這所公立小學相關的每根神經上。
三點半的尷尬
時間回到兩年前?!澳菚r,每天接孩子放學讓我很有負疚感,因為需要早退?!崩钌绣穻寢屘寡?,自己和老公在醫院上班,為接孩子,兩人要輪換著請假,不僅同事不滿,也影響了事業發展?!袄先瞬辉谏磉?,自己也想過當全職太太,但條件不允許,老公壓力大?!?/p>
很多家長都有同樣的困擾。三點半,孩子放學。五點后,才能下班。誰接?誰管?這一尷尬的時間差,成為許多家庭需要過的坎。
盤龍小學校長高輝曾做過調研,雙職工家庭一般就兩個選擇:老人接或校外托管機構接。前者無法保持常態,且老人的育兒理念與家長有別。后者有安全和食品衛生隱患,不菲的收費也增加了家庭開支?!澳菚r三點半放學,舉著托管班牌子的年輕人和白發老人一起擠在校門口,成了一道風景?!备咻x說。
但如果讓孩子在班里等家長,學校也難。老師白天很早到校,中午得照顧學生吃飯,放學要備課和批改作業,工作量已近飽和,如果三點半后還要義務看管,弦會繃太緊。
雖然教育部門一直在提倡解決三點半問題,但有效且可復制的經驗并不多。盤龍小學主校區1600多名學生中,半數家長都希望解決這一問題。
需求旺盛,卻無從下手。直到一件事刺痛了高輝。
眼鏡的刺激
2020年因為疫情,學校停課了兩個月。復課后,高輝發現“小眼鏡”明顯多了。她在這所小學工作了32年,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孩子像她一樣戴眼鏡。
一次偶然的機會,高輝發現,但凡有體育特長的學生視力都好,像足球隊的鮑欽湛、啦啦操隊的王鋆兮,視力都是5.2。在咨詢了眼科醫生后,高輝有點吃驚,原來我國青少年近視人數已超1億,而且大學幾十個專業都不收“小眼鏡”。醫生告訴她,預防近視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讓孩子每天戶外運動一到兩小時。
“體育課的時間達不到,就用三點半課堂補!”高輝突然開竅。
但很快,后續問題出現:如果以教體育技能為主,把社會力量引入校園,如何把關?家長能接受的費用是多少?運動傷害數量增多怎么辦?太多問題暫時無解,但想到孩子鼻梁上的眼鏡,高輝心一橫,先干再說。
她給每個班配置了可升降桌椅,把所有教室換成了護眼燈,要求留體育家庭作業和假期作業,比如跳繩需由家長計數填表,班級每月一賽。
在相關部門幫助下,高輝把云南省學生體育協會作為第三方引入校園,“他們是有備案的社團,也是教育部門評估認可的機構,下轄很多委員會,教練專業。在費用上,體協與家長結算,我們老師的加班費則由區政府買單?!?/p>
為了給體育老師撐腰,也為了降低運動傷害風險,高輝開始編織一張“提前防、制度管、有預案、保險全”的網。2020年10月9日,盤龍小學的“三點半課堂”正式開課。
今年兩會上,全國政協委員唐江澎的話讓高輝很有共鳴,“好的教育就應該是培養終身運動者、責任擔當者、問題解決者和優雅生活者。這就是一個校長的使命?!?/p>
“一個健壯的體魄,一雙明亮的眼睛,一個終身運動的自覺習慣,是我想送給小學階段孩子們的禮物?!备咻x說。
皆大歡喜
下午3點30,下課鈴響。孩子們背著書包奔向另一個“課堂”。
“足球、田徑、跆拳道在操場;跳繩、籃球在2號樓背后;啦啦操在音樂教室……”大隊輔導員彭麗娜在樓梯口喊。
盤龍小學地處市中心路段,操場只有四個籃球場大,每棟教學樓后的空間或被改成50米跑道,或被建成迷你籃球場?!拔覀冊谂ψ屆總€角落都有運動條件,盡量‘地盡其用’?!备咻x說。
下午4點的昆明,陽光柔暖,孩子們開始做準備活動。每個班都由學校體育老師和體協教練負責?!拔覀兞私夂⒆?,教練擅長專項,大家優勢互補、教學相長?!斌w育老師杞春財說。他的搭檔蔡娟是昆明學院跳繩專業大三學生:“我畢業后也會是體育老師,能提前進入角色,很棒?!?/p>
5點20,校門口已有父母等候?!白尯⒆映龀龊雇?。云南省中考體育已經是100分了,而且從初一開考,不從小學打基礎怎么行?”家長楊云淇說?!靶M庖惶娩撉僬n要180元,學校三點半課堂才25元,還有兩位教練的‘雙保險’,我很放心?!奔议L王箏說。
“最主要的是,我能準點下班接孩子了?!崩钌绣穻寢屨f。(完)